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李嘉诚资产搬家又有新动向! 套现约5.6亿港元

中国江苏网  2013-11-01 09:20

[摘要] 据媒体报道,长和系主席李嘉诚近月频频出售资产套现,不仅减持中港项目,更将行动扩至新加坡。 公司已落实将泓富资产管理(ARAAssetManagement)约6.03%股权出售,套现约5.56亿元。泓富资产管理现时于新加坡上市,长实(00001)原持有13.87%股权。

 

李嘉诚究竟在内地投了多少项目,目前尚无权威统计。长江实业官网罗列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内地的62个商业和住宅地产项目,加上长江基建在内地项目以及百货等相关板块的投资,在不考虑近年股权变更的前提下,李嘉诚商业帝国在内地的项目总数在80个左右。所谓香港“十大财团”,在内地做到这个体量的也鲜有他人。

“在内地投资是一种政治资本。”陈耕认为,李嘉诚在内地已经打造了另外一个商业帝国,断然没有“撤资”可能,这是一种政治姿态。但内地资产泡沫化倾向日益明显,他应该看得很清楚,因此他适当地作出了反应。

事实上,其他港资财团对内地项目的态度同样越发谨慎。尽管新鸿基9月份以217.7亿元的价格将“徐家汇(002561,股吧)中心项目”地块拿下,但总体而言,港资地产商积极性已大不如前。以广受关注的深圳前海为例,该区域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原本计划引入港资地产商开发,但在今年7月和8月的两轮地块拍卖中,港资地产商兴趣寥寥,最终的买家要么是内资,要么是中央驻港企业。

一直以来,不论是从港商投资内地的轨迹,还是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商业地产的热度一直被看作经济形势变动的“报春鸟”。今年,知名机构仲量联行发布数据称,2003年,中国内地仅有2%的商业房地产直接投资流向海外房地产市场,而在2012年,这一数据增至26%,达到近50亿美元。今年,从平安集团花2.6亿英镑买下伦敦劳合社大楼到李嘉诚的“抛楼”和“套现”,资金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而言,尽管中国内地住宅价格目前依旧高居不下,但商业地产的疲弱早已无法掩盖。从2012年开始,店铺空置在一线城市的各个“城市次中心”开始蔓延,李璐投资的深圳坂田片区只是一个缩影;在上海的南部片区一些新开的城市综合体,人气不振成为了困扰承租方的难题;同样,在北京的四环内外一带,尽管住宅均价超过4万还“一屋难求”,但部分片区的商业物业已出现招租难;在中西部和东北的一些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一哄而上的城市综合体开发热更带来了“要10年才能消化”的商业物业供应。

“租金上涨和租户承受力越发背离。”陈耕对中国地产行业的研究颇具前瞻性和中立性,也因此被评为了《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2012年中国内地分析师。不同于其他分析人士,他时常“直言不讳”。在他看来,内地地产业已出现变局,商业地产和实体经济的紧密度超过住宅,因此其遭到的冲击也早于后者。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内地商业地产不论是售价还是租金,其增幅越发被住宅拉开。

促成商业地产下行的根本因素来自于实体部门。今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项数据,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累计退出的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达到了142.84万户,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36.2%。这一比例大幅领先于制造业17.1%的水平。当然,其中固然有电子商务冲击的因素,但实体经济疲弱无疑是主因。

和大亨们长袖善舞,善于化解风险不同,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普通投资者总会成为经济变动后果的最直接承担者。10月中旬,两家铺位的拥有者李璐试图通过协商将租金提高5%,但两家租户—分别是一家保健品销售部和发廊,都以顾客减少为由表示无力承担。李璐无奈地说,打算继续找买家。“底线是砍掉50万,450万不能再少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